真籍
成語(Idiom):真籍(zhēn jí)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真實的記載或記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真籍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真指真實,籍指記載或記錄。真籍表示真實的記載或記錄,強調事實真實可信,不加任何虛假或夸張的成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真籍常用于形容書籍、文獻或記錄內容真實可靠,沒有虛假、夸張或誤導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言行真實可信,誠實守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真籍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官員。據說,南宋時期,有一位名叫歐陽修的官員非常重視文獻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他在任職期間,積極整理歷史文獻,篩選真實可信的內容,剔除虛假夸張的記載。因為他的工作嚴謹認真,所以人們稱他為“真籍歐陽修”。后來,人們將他的名字與真實可信的記載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成語“真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真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本歷史書是真籍,里面的記載都是經過權威專家考證的。
2. 這篇報道是真籍,沒有夸大事實或誤導讀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真籍”與“真實可信的記載”聯系起來,用于描述書籍或文獻的真實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歐陽修的貢獻和其他與歷史文獻相關的成語,如“斷簡殘篇”、“史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喜歡讀真籍,因為它們教會我很多有用的知識。
2. 中學生(12-18歲):老師說我們要寫一篇真籍式的作文,不能夸大事實。
3. 大學生(18歲以上):我在圖書館找到了一本真籍,里面有關于歷史的詳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