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壤
成語(Idiom):封壤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r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土塊或其他材料封住水源,使水流停止,比喻阻止事物的發展或擴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封壤”源自古代治理水利的一種方法,即用土塊或其他材料封堵水源,使水流停止。這個成語引申為阻止事物的發展或擴大。它常用來形容阻止某種不好的情況的發展,以避免更大的損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阻止危險、阻礙局勢惡化、遏制問題擴大等情況。比如:封壤疫情、封壤傳言、封壤事態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封壤一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封壤之后,國人莫敢言?!边@個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73年,當時魯國國君襄公去世后,他的兒子公子諸葛封住了水源,以阻止人們流淚悼念,表現出對父親的忠誠。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阻止事物的發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封”表示封住,名詞“壤”表示水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為了防止謠言的傳播,政府采取了封壤措施。
2. 領導及時采取措施,成功地封壤了可能導致事態惡化的因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封壤”聯想為封住水源的行為,用來阻止水流。你可以想象一個人用土塊或其他材料堵住水源,使水流停止,從而阻止水流的擴大。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你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水利工程相關的成語,例如“堵塞”、“泄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及時封壤了我的玩具,讓我不再亂扔。
2. 初中生:老師通過封壤傳言,保護了學生的隱私。
3. 高中生: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封壤了可能引發動亂的因素。
4. 大學生:封壤疫情是我們抗擊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