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拒
成語(Idiom):謙拒
發(fā)音(Pronunciation):qiān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謙虛地拒絕別人的好意或幫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謙拒是由“謙”和“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謙指謙虛、謙遜,拒指拒絕、不接受。謙拒的含義是指以謙虛的態(tài)度拒絕別人的好意或幫助。它強調了一個人謙虛、謙遜的品質,以及對他人好意的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謙拒常常用于表示拒絕別人的幫助或好意,但又不顯得傲慢或無禮的場合。例如,當別人向你提供幫助或禮物時,你可以用謙拒來表達自己不需要或不愿意接受的態(tài)度,同時又保持了對對方的尊重和感謝。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謙拒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公孫丑上》。故事中,孟子對公孫丑說:“君子之于人也,謙而不能讓,卑而不能屈,固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君子對待他人要謙虛而不能妄自尊大,要保持謙遜而不能屈辱自己。后來,人們將“謙而不能讓”這個片段引申為“謙拒”,用來形容一個人謙虛地拒絕別人的好意或幫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謙拒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謙”和動詞“拒”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謝謝你的好意,但我還是謙拒了你的邀請。
2. 盡管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加入他們的團隊,但我還是謙拒了。
3. 他雖然很需要幫助,但他還是以謙拒的態(tài)度拒絕了別人的援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謙”和“拒”這兩個字的意思聯系起來記憶謙拒這個成語。謙可以理解為謙虛、謙遜,拒可以理解為拒絕、不接受。將這兩個意思結合起來,就可以記憶謙拒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謙拒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拒人千里外”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謙拒相反的成語,如“不謙不卑”、“逆來順受”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給我發(fā)了一個獎狀,但我謙拒了,因為我覺得其他同學也很優(yōu)秀。
2. 初中生(13-15歲):朋友想請我吃飯,但我謙拒了,因為我想自己解決問題。
3. 高中生(16-18歲):班長想讓我?guī)兔M織活動,但我謙拒了,因為我覺得其他同學也能勝任這個工作。
4. 大學生(19-22歲):老板想提拔我,但我謙拒了,因為我覺得自己還需要更多的學習和成長。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朋友想幫我介紹一份工作,但我謙拒了,因為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