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羅披
基本解釋
障泥。《資治通鑒·晉元帝太興四年》:“ 后趙 兵四面解馬羅披自鄣。”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舟車·障泥》:“《升庵外集》:‘ 文鴛 與 石虎 戰敗,解馬羅披自障。’馬羅披即障泥也。”
成語(Idiom):馬羅披
發音(Pronunciation):mǎ luō p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輕浮、不正經。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羅披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有一位叫馬羅披的人,他平時言語輕佻,行為不端正,經常做一些不正經的事情,讓人們感到不滿和厭惡。因此,“馬羅披”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那些言行舉止輕浮、不正經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言行舉止不端正的人,或者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行輕佻、不正經。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合,比如描述一個人的行為不端或者形容某人的言辭輕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馬羅披的故事并沒有確切的記載,只是在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個人物名字。這個故事的目的是通過一個具體的人物形象來批評那些言行不端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馬羅披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馬羅”和“披”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太馬羅披了,完全不像一個成年人。
2. 這個人總是說一些輕浮的話,真是太馬羅披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羅披”拆分成“馬羅”和“披”來記憶。馬羅可以聯想到馬兒,表示輕佻、不端;披可以聯想到衣服因為不端正而敞開,表示不正經。通過聯想這兩個詞的意思,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故事或者文章來了解更多關于馬羅披的信息,以及類似的成語。同時,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的言行舉止的成語,擴大自己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太馬羅披了,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那個男生總是說些輕浮的話,同學們都覺得他很馬羅披。
3. 高中生:這個女生的行為舉止太馬羅披了,大家都對她的行為感到不滿。
4. 大學生:他的言行舉止都很馬羅披,完全不像一個成年人。
5. 成年人:他的言辭輕佻,總是說些不正經的話,真是太馬羅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