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覯
成語(Idiom):披覯
發音(Pronunciation):pī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切中要害,直截了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披覯是一個四字成語,由“披”和“覯”組成。披的意思是揭開、展示,覯的意思是直截了當、切中要害。披覯的含義是揭示事物的本質,直接切中問題的要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披覯常用于形容言辭直接、簡潔明了,能夠直截了當地指出問題的核心。它可以用來表揚他人的直率和果斷,也可以用來批評別人過于直接而傷人。例如,在討論問題時,如果有人能夠披覯地指出問題的本質,那么他就能夠引起其他人的共鳴和認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講述了齊國大夫公孫朝和齊王的一次對話。公孫朝直截了當地指出了齊王的錯誤,齊王對此感到非常震驚和惱怒。后來,這個故事被用來形容言辭直接切中要害的情況,成為了成語“披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披覯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披覯,直接點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
2. 她一向以披覯的語言風格著稱,讓人聽了非常有啟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披覯這個成語:
1. 披覯的發音類似于“批規”,可以聯想成“批評規則”,表示直截了當地批評問題。
2. 可以將“披”聯想成“揭示”,將“覯”聯想成“切中要害”,表示揭示問題的本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延伸學習披覯這個成語:
1. 深入了解戰國時期的歷史和文化,了解公孫朝和齊王的故事背景。
2. 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直捷了當”、“言簡意賅”等,加深對于直截了當表達方式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的回答披覯,讓我們都明白了問題的答案。
中學生(13-18歲):老師的批評總是披覯,讓我們受益匪淺。
大學生(19-22歲):在辯論中,他的觀點總是披覯地指出問題的核心。
成年人(23歲以上):他的演講披覯地揭示了這個社會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