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史
基本解釋
唐 代稱《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為十三史。參閱《舊唐書·經籍志上》。
成語(Idiom):十三史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sān sh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中國歷史上的十三部正史,也可指全部的歷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三史是指中國古代正史的總稱,包括《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南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和《金史》。這些史書記錄了從夏朝到遼金時期的歷史事件、人物和制度,是中國歷史研究的重要資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歷史學習或研究中,可以使用“十三史”來指代中國歷史的全部,也可以用于形容某個人對歷史的全面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十三史是中國歷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開創的,后來其他歷史學家在其基礎上陸續編寫了其他正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十三史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十三史的研究非常深入,被認為是歷史學界的權威。
2. 學習十三史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十三史”這個成語與中國歷史學家司馬遷的名字聯系起來,因為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是十三史的開創之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每一部正史的內容和背后的故事,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會制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讀《十三史》,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于《十三史》的作文,我要好好研究一下。
3. 高中生:我正在準備歷史競賽,要把《十三史》的內容都背下來。
4. 大學生:我對《十三史》有濃厚的興趣,準備選修相關的歷史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