猱狖
成語(Idiom):猱狖(náo yóu)
發音(Pronunciation):náo y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狡猾狡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猱狖是指一種聰明狡詐、善于偽裝的猴子。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狡猾狡詐,善于隱瞞真相或欺騙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形容那些行為不誠實、不可信任的人。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善于欺騙他人,表面上看似友好,實際上卻心機深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猱狖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淮南子·人間訓》。故事講述了一個猴子在樹上摘果子的時候,為了不被人發現,他假裝自己是猱狖,以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后來,這個故事被引申為比喻人的行為狡猾狡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猱狖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猱”和“狖”。其中,“猱”指的是一種猴子,“狖”指的是一種狐貍。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形容人的行為狡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裝得很友善,但實際上卻是個猱狖。
2. 小明的行為像猱狖一樣,總是能夠逃避責任。
3. 這個人看起來很老實,但實際上卻是個猱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只猴子和一只狐貍合體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這個合體動物的行為狡猾狡詐,就能夠記住猱狖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猱狖相關的成語,如狐群狗黨、狐假虎威等,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業沒有完成,卻說自己已經交了,真是個猱狖。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裝得很老實,但是背地里卻在做一些猱狖的事情。
3. 高中生:這個政客總是說一套做一套,真是個猱狖。
4. 大學生:他在面試的時候撒謊說自己有很多工作經驗,簡直就是個猱狖。
5. 成年人:他為了謀取私利,不擇手段地欺騙他人,真是個猱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