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砥
成語(Idiom):刻砥(kè dǐ)
發音(Pronunciation):kè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刻意修礪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刻砥是由“刻”和“砥”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刻,指刻意、刻苦努力;砥,指磨刀石。刻砥比喻通過刻苦努力修煉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刻砥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努力奮斗,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刻苦努力和不懈追求,也可以用于激勵自己或他人要不斷努力進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刻砥一詞來源于《孟子·告子下》:“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積于淵,水必漫之。是故,圣人必自砥以立其志。”意為樹木生長在林中,風一定會吹折它;泥土堆積在深淵,水一定會淹沒它。因此,圣人必須通過修煉自己來堅定自己的志向。這個典故形容在困境中,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立足和發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刻砥自身,不斷學習進步。
2. 通過不斷刻砥,他終于獲得了自己心儀的職位。
3. 她從小就明白刻砥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努力奮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刻砥”聯想為一個人在磨刀石上刻意地修煉自己,提高自身素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努力奮斗、自我提高相關的成語,如“磨杵成針”、“藍田生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刻砥自己,爭取考上好的中學。
2. 初中生:只有刻砥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3. 高中生:考大學需要刻砥自己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
4. 大學生:大學是刻砥自己的重要階段,要努力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5. 成年人:工作需要不斷刻砥自己,保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