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敵國外患(dí guó wài huàn)
發音(Pronunciation):dí guó wài h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面臨來自外部的敵對勢力或潛在威脅,使得國家安全受到威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敵國外患是一個形容國家面臨外部敵對勢力或潛在威脅的成語。敵國指的是與自己國家敵對的國家,外患指的是來自外部的威脅或危險。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國家安全受到外部威脅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國家面臨外部威脅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國際關系、戰爭、軍事等相關話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敵國外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一》中。當時,魏國的國君曹操在與敵國蜀國作戰時,面臨著來自東方的外患。這個成語由此衍生而來,用來形容國家面臨外部敵對勢力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敵國外患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敵國、外、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正面臨著敵國外患,需要采取措施保衛國家安全。
2. 在國際關系中,敵國外患是一個常見的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敵國外患可以聯想為“敵人來自國外,對國家構成威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成語,例如“國家安危”、“四面楚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愛國,保衛祖國,不讓敵國外患侵略我們。
2. 初中生:歷史上有很多國家面臨敵國外患,他們需要團結一致,共同抵御外敵。
3. 高中生:在國際關系中,敵國外患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通過外交手段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