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望
基本解釋
(1).朔望。即農歷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宋史·禮志十二》:“一遇旦望諸節序,下降香表,薦獻行禮。”《元典章·禮部五·禁治庸醫》:“每遇旦望,其提舉教授等官,嚴立規程,課試諸生醫書醫義。”
(2). 周公旦 與 太公望 的并稱。兩人均為 周 代之賢輔。《三國志·魏志·高柔傳》:“ 成湯 仗 阿衡 ( 伊尹 )之佐, 文 武 憑 旦 望 之力。”《晉書·景帝紀》:“逮至 周成 , 旦 望 作輔,故能離經辯志,安道樂業。”
成語(Idiom):旦望(dàn wàng)
發音(Pronunciation):dàn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希望早日實現;渴望迫切;期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旦,早晨的意思;望,希望、期望的意思。旦望意為希望早日實現,渴望迫切,期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旦望常用于表示對某種事物的渴望,希望早日實現。可以用于描述個人的愿望、期待、追求等,也可以用于描述社會、國家的發展和進步的期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旦望一詞來源于《孟子·告子下》:“旦望之言,吾不如子賤也。”這句話是孟子對弟子告子的評價,意思是告子的言論比我更加卑賤。后來,人們將“旦望”引申為希望早日實現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旦望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旦望著和平的世界,希望戰爭早日結束。
2. 學生們旦望著放假,期待著暑假的到來。
3. 他旦望著能夠通過考試,進入理想的大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旦望”與早晨的意思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在早晨時刻,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希望和期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查閱相關的詞典、成語故事書籍、網絡資源等進一步了解“旦望”的使用和相關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旦望著能夠得到一本新的漫畫書。
2. 初中生:我們旦望著能夠順利通過中考,進入理想的高中。
3. 高中生:我旦望著能夠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4. 大學生:我們旦望著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
5. 成年人:我旦望著能夠實現財務自由,過上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