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dé qí suǒ ㄅㄨˋ ㄉㄜˊ ㄑㄧˊ ㄙㄨㄛˇ不得其所
(1).《穀梁傳·成公八年》:“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 伯姬 之不得其所,故盡其事也。” 范寧 注:“不得其所,謂災死也。”本指未得善終,后謂沒有得到適當的安頓。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論》:“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與歌詠,各言其情。” 唐 韓愈 《送崔復州序》:“茍有不得其所,能自直於鄉里之吏者鮮矣。” 毛澤東 《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任何政黨的政策如果不顧到這些階級的利益,如果這些階級的人們不得其所,如果這些階級的人們沒有說話的權利,要想把國事弄好是不可能的。”
(2).不能達到目的。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何異詣老空耕石田,而望千倉之收,用力雖盡,不得其所也。”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得其所
成語(Idiom):不得其所(bù dé qí suǒ)
發音(Pronunciation):bù dé qí s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處境或環境不符合自己的心愿或意愿,感到不舒服或不滿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表示對某種狀況或環境不滿意,感到不適應或不得其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在某種環境、條件或處境中感到不舒服、不滿意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朱子語類》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的是宋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朱熹的學者,他被任命為一個地方官員,但是他不喜歡那個地方的環境和條件,所以他在這個地方感到很不舒服。后來,他寫了一篇文章,表達了自己在那個地方的不滿。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成為了成語“不得其所”的由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字的成語,由“不得”和“其所”兩個部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不得其所,總是感到很不舒服。
2. 她對這個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得其所,一直希望能夠搬到鄉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得其所”與“不舒服”、“不滿意”等詞語聯系起來,從而記住其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個人感受和環境不符的成語,如“如魚得水”、“如履薄冰”等,來拓展對情感和環境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新學校不得其所,因為我沒有朋友。
2. 初中生:他對這個班級的氛圍很不得其所,覺得和其他同學格格不入。
3. 高中生:我對這個社會的現狀不得其所,希望能夠改變一些事情。
4. 大學生:在這個實習崗位上,我感到不得其所,因為我對這個行業沒有興趣。
5. 成年人:他在這個城市生活不得其所,一直想搬到鄉下去過簡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