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落
基本解釋
◎ 歷落 lìluò
(1) [arranged in no particular order;fouled up]∶參差不齊;疏落
天上疏星歷落
(2) [having delicate beauty]∶儀態(tài)俊秀不俗
詳細解釋
亦作“歴落”。1.疏落參差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輕崖秀舉,百有餘丈。峯次青松,巖懸赬石,于中歷落有翠柏生焉。” 明 歸有光 《歸府君墓志銘》:“其始居民鮮少,茅舍歷落,數(shù)家而已。” 清 蔣溥 《桐花歌》:“花朶歷落庭階中,疎簾一幅瀟湘雨。” 郭沫若 《高漸離》第二幕:“半月如鉤,在山頂斜掛,上有疏星歷落。”
(2).磊落,灑脫不拘。《晉書·桓彝傳》:“ 顗 嘗嘆曰:‘ 茂倫 嶔崎歷落,固可笑人也。’” 宋 蘇軾 《蘇世美哀詞》:“有美一人,長而髯兮,廞欹歷落,進趨襜兮。” 清 錢謙益 《贈別施偉長序》:“英雄聚首,歷落俊邁之氣可以想見。”
(3).俊逸。《孽海花》第十九回:“正跨進門,瞥見門上新貼一副淡紅硃砂箋的門對,寫得英秀瘦削,歷落傾斜的兩行字。”
(4).形容聲音錯落不斷。 宋 詹本 《春日攜客游武夷》詩:“風水真笙竽,歷落太古調。” 宋 文天祥 《指南錄·至揚州詩序》:“時門前馬足與箭筒之聲,歷落在耳。” 清 袁枚 《新齊諧·楊二》:“次日宿樓中,聞樓下有著屐聲,往來歷落,疑為賊。”
成語(Idiom):歷落(lì luò)
發(fā)音(Pronunciation):lì l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歷史的興衰更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歷落是一個古代成語,由“歷”和“落”兩個字組成。歷指歷史,落指衰落。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歷史的興衰更替,指事物或者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經歷興盛和衰敗的過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歷落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歷史上國家、朝代、王朝的興衰變遷,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物的事業(yè)或地位的變動,甚至可以用來描述事物的生命周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歷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漢書·劉敬傳》中,原文是:“敬亦寬厚,世儒稱之,然道德不修,故歷落。”意思是劉敬寬厚待人,受到世人的稱贊,但因為道德修養(yǎng)不夠,所以最終衰落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歷落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歷”和動詞“落”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王朝經歷了興盛和衰敗,真是歷落不駭。
2. 他的事業(yè)經歷了起起落落,真是歷落人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歷落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歷史長河中,一些事物或人物在不同的時期經歷了興盛和衰敗,形成了歷落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歷史中的一些興衰朝代,了解歷史的發(fā)展和變遷。還可以學習其他描述興衰和變動的成語,如興衰成敗、盛極一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城市經歷了很多年的發(fā)展,也經歷了歷落的變遷。
2. 初中生:他的人生經歷了興盛和衰敗,真是歷落不駭。
3. 高中生:這個朝代經歷了輝煌和衰落,是歷史上的一個典型的歷落之例。
4. 大學生:在商業(yè)領域,很多企業(yè)都會經歷起起落落,歷落是常態(tài)。
5. 成年人:歷史上的一些王朝和帝國都曾經歷過興盛和衰敗的歷落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