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及
基本解釋
看到。 明 袁宏道 《與方子論凈土》:“書傳所載,不暇遠引,姑言余所目及者。”
成語(Idiom):目及(mù jí)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看得見、達到眼睛所及的范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目及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能夠看到的范圍。它表示視野所及的范圍,包括能夠觀察到、目睹到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目及常用于描述視野開闊、眼界寬廣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范圍或領域內的事物可以被看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及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僖公三十一年》。故事中,齊國的大夫田成子被任命為齊國的宰相,他的視野非常開闊,能夠看到很遠的地方,因此被稱為“目及田成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目及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是“目”(mù),表示眼睛;第二個字是“及”(jí),表示到達、達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眼界非常寬廣,幾乎目及整個世界。
2. 這個項目的影響范圍很廣,目及全國各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目及這個成語。想象自己站在高處,眼睛能夠看到很遠的地方,這樣就能夠記住目及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視野、眼界相關的成語,如“視野開闊”、“眼界狹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站在山頂,目及整個城市的美景。
2. 初中生:他的知識面非常廣,目及歷史、地理、科學等各個領域。
3. 高中生:他的影響力很大,目及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