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撻
成語(Idiom):跳撻 (tiào dá)
發音(Pronunciation):tiào d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受到責打或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跳撻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跳指的是人的動作,撻指的是用鞭子打人。跳撻的意思是指人被打得跳起來,形容受到責打或懲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跳撻一詞常用于形容人受到責打或懲罰的情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表達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跳撻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鞭刑制度。在古代,當人犯法或犯錯時,常常會受到鞭打的懲罰。當人被鞭打時,疼痛使得人不禁跳起來避免痛苦,因此形成了跳撻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跳撻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跳”和“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打架被老師跳撻了。
2. 這個孩子頑皮,經常要被父母跳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跳撻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因為犯錯而被打,疼痛使他跳起來,形成了跳撻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跳撻相關的成語,例如“撻伐”、“撻面”等,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不聽老師的話,被老師跳撻了。
2. 小學生:小紅因為做錯題被爸爸跳撻了。
3. 初中生:他因為打架被校長跳撻了。
4. 高中生:他因為遲到被班主任跳撻了。
5. 大學生:他因為作弊被教授跳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