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金
成語(Idiom):頑金
發音(Pronunciation):wán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固執、頑固地堅持自己的錯誤或錯誤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頑金一詞由“頑”和“金”兩個字組成。頑意為固執、執拗,金意為金子、貴重之物。頑金形容一個人固執地堅持自己的錯誤,不肯改正或放棄。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或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頑金常用于批評或諷刺那些不愿意改正錯誤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一味堅持已經被證明錯誤的觀點或行為的人。例如,一個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但還是一直堅持自己的錯誤,別人就可以用“頑金”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頑金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魏公子列傳》。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名叫公子列的人,他非常固執,不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有一次,公子列在宴會上得到了一塊金子,他覺得這塊金子非常貴重,于是將其放在嘴里。別人勸他不要這樣做,但他卻固執地認為這樣能夠更好地保護金子。最終,金子被他咬碎了,他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頑金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錯了,還是不肯改正。
2. 這個頑金的老板不愿意聽取員工的建議,結果公司的業績一直下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頑金”記憶為“固執的金子”。想象一個人固執地堅持著一塊金子,不肯放棄,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頑金,還有一些類似含義的成語,例如“鐵杵成針”、“固執己見”等。學習這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們的行為和態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一直堅持自己的錯誤答案,真是個頑金的人。
2. 初中生:老師告訴他作業錯了,可他還是頑金地認為自己是對的。
3. 高中生:他的頑金態度讓他失去了很多機會,希望他能改正。
4. 大學生:成熟的人應該學會放下頑金的態度,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頑金”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