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鋋
基本解釋
(1).戈與鋋。亦泛指兵器。《文選·班固<東都賦>》:“元戎竟野,戈鋋彗云?!?李善 注:“《説文》曰:‘鋋,小矛也?!?唐 岑參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詩:“旌節羅廣庭,戈鋋凜秋霜?!?清 顧炎武 《萊州》詩:“礮甲初傳造,戈鋋已擊屠。” 梁啟超 《變法通議·論變化不知本原之害》:“彼西人之練兵也,其猶壯士之披甲胄而執戈鋋也。”
(2).借指戰爭。 前蜀 杜光庭 《溫江縣招賢觀眾齋詞》:“一方昭泰,四境乂安,疫毒無侵,戈鋋不作?!?宋 文天祥 《高沙道中》詩:“一伻與一校,幸不逢戈鋋?!?清 秦松齡 《滿目》詩:“滿目紅旗載米船,西南何日罷戈鋋。”泛指爭斗、沖突。 宋 邵雍 《觀棋長吟》:“座上戈鋋嘗擊搏,面前冰炭旋更移。”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證學》:“今人意見相左則衷起戈鋋;格調稍殊則眼分青白?!?/p>
成語(Idiom):戈鋋
發音(Pronunciation):gē ch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勇猛有力,戰斗力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戈,古代的一種兵器,形狀像矛;鋋,削尖。戈鋋指的是戈的尖端尖銳,形容戰斗力強大,勇猛有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強大的戰斗力、攻擊力或競爭力,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氣勢逼人、威武不可侵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五年》記載,魯國的一位將領戈鋋,勇猛善戰,戰功卓著。后來,戈鋋因為忠誠而被任命為魯國的大將軍。由此,戈鋋成為了形容勇猛有力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戈鋋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意義相關的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戈鋋之氣讓對手望而生畏。
2. 這支球隊的戈鋋實力在比賽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將戈鋋與勇猛善戰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手持戈的勇士在戰場上勇猛作戰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戰斗、勇猛有力相關的成語,如“銳不可當”、“勇往直前”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比賽中表現得非常戈鋋,贏得了大家的喝彩。
2. 小學生:他在足球比賽中展現出了戈鋋的實力,幫助球隊獲得了勝利。
3. 中學生:這位選手的戈鋋之氣讓對手望而生畏,無人能敵。
4. 大學生:他的領導能力和戈鋋的執行力使得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