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籠書生
成語(Idiom):鵝籠書生
發(fā)音(Pronunciation):é lóng shū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讀書人負笈求學,以書香氣質為榮,但缺乏實際才能或經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鵝籠指的是書箱,而書生則是指讀書人。鵝籠書生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只在書本中學習,而缺乏實踐經驗的情況。這個成語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暗示紙上談兵、空談理論而缺乏實際能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在書本中學習,缺乏實際經驗和能力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讀書人將自己關在鵝籠中,整天讀書而不出門,最終成為一個只知道書本知識而缺乏實際能力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是個鵝籠書生,但在實際工作中卻顯得很無能。
2. 這個公司需要的是有實際經驗的人,不是一群鵝籠書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形象進行聯(lián)想,想象一個人把自己關在鵝籠中,只看書而不出門,從而形成了鵝籠書生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例如“紙上談兵”、“空談理論”等,以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鵝籠書生,只會讀書,不會做實驗。
2. 初中生:她雖然是個鵝籠書生,但她的寫作能力很強。
3. 高中生:他成天泡在圖書館,真是個典型的鵝籠書生。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不能只做鵝籠書生,還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