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裂
基本解釋
(1).九死。《后漢書·儒林傳上·楊倫》:“有留死一尺,無北行一寸。刎頸不易,九裂不恨。” 李賢 注:“裂,死也。”
(2).指戮尸。 清 黃宗羲 《雪蓑閔君墓志銘》:“ 南潯 莊胤城 集 吳中 人私纂 明 史,愚儒暗昧,禍至九裂。”
成語(Idiom):九裂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l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破碎或分裂成九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裂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破碎或分裂成九塊。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吉祥數字,象征完整和長久。裂表示事物破裂或分裂的狀態。因此,九裂意味著事物分裂或破碎得非常徹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裂常用于形容事物破裂或分裂得非常徹底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的破碎,也可以用來形容關系的破裂或分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裂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劉琨傳》中的一個故事中。故事講述了劉琨在戰斗中被敵人包圍,他的士兵們聽到了他的呼喊聲,立即趕來救援。劉琨感慨萬分,說:“我以前聽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今天才知道,我有九個志士。”劉琨的這句話后來演變成了成語“九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花瓶摔得九裂,再也修不好了。
2. 他們的友誼因為一次誤會而九裂。
3. 戰爭使這個國家九裂,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九裂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物體被砸成九塊,完全分裂的樣子。通過形象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九相關的成語,例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等。這些成語都與九相關,可以幫助拓展對九裂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不小心把玻璃杯摔九裂了。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上的友誼因為一次爭吵而九裂。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國家的政治局勢九裂,人民生活受到了很大影響。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公司的內部關系九裂了,導致整個團隊的合作受到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