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策
基本解釋
(1).發出策問。古代考試把試題寫在策上,令應試者作答,稱為策問,簡稱策。《漢書·公孫弘傳》:“上乃使 朱買臣 等難 弘 置 朔方 之便。發十策, 弘 不得一。” 顏師古 注:“言其利害十條, 弘 無以應之?!薄独m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元年》:“主文者侍中 劉霄 ,故 遼 官,降於 金 ,憤 宋 助伐 金 ,發策,問 宋上皇 無道, 少帝 失信,舉人承風旨,極口詆毀?!?br>(2).指所發出的策問。《宋史·道學傳二·尹焞》:“嘗應舉,發策有誅 元祐 諸臣議……不對而出?!?br>(3).發動策劃?!?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郅惲傳》:“方今鎮、歲、熒惑并在 漢 分翼、軫之域,去而復來, 漢 必再受命,福歸有德。如有順天發策者,必成大功。”
(4).撥動占卦用的蓍草。指占卜。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故太卜、太祝,共居宮府之中,鑄言必堅,發策尤秘,敷陳古往之訓,調劑窮變之局,世説有本,取信自徵?!?/p>
成語(Idiom):發策(fā cè)
發音(Pronunciation):fā c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出主意或提供計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發,意為提出或表達;策,意為計策或主意。發策的基本含義是指出主意或提供計策。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能夠提出明智的建議或解決問題的方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策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困難或復雜的情況下能夠提供明智的建議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表揚一個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可以用于鼓勵他人積極參與討論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發策的具體故事起源尚不明確。然而,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與古代的智囊團體有關。在古代,君主常常會聘請智者和謀士擔任顧問,幫助他們制定政策和解決問題。這些智者和謀士通常會提供明智的建議和計策,以幫助君主做出正確的決策。因此,發策成語可能是受到這種古代智囊團體的啟發而產生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策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發”和名詞“策”組成。它的結構簡單明了,易于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關鍵時刻提供了一個明智的發策,幫助我們成功解決了難題。
2. 我們需要集思廣益,每個人都應該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發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發策這個成語可以嘗試以下技巧:
1. 將發策的發音“fā cè”與“發策”的意思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發表自己的發策時,充滿自信地提出自己的主意。
2. 可以將“發策”這個詞語與“發財”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提出了一個聰明的發策,最終幫助他實現了財富的增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發策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與此相關的成語或故事,如“智勇雙全”、“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等。這些成語和故事都與智慧和決策能力有關,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發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發策,讓我們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活動。
2. 初中生:在班會上,同學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發策,希望能改善學校的環境。
3. 高中生:學生會主席在校園活動中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發策,使得活動更加成功。
4. 大學生:在團隊討論中,我提出了一個實用的發策,幫助我們解決了項目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