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走投沒路
發音(Pronunciation):zǒu tóu méi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陷入困境,沒有出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走投沒路指的是走到了盡頭,沒有任何出路可走。比喻陷入困境,沒有希望或解決辦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團隊或組織在面臨困難、挑戰或危機時,陷入無法擺脫的境地。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種情況或問題毫無解決辦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走投沒路的成語出自《后漢書·卓茂傳》。故事中,卓茂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忠誠守信的官員。當時,董卓勢力強大,卓茂深知董卓的惡行,但又無法改變局勢。最后,卓茂選擇自殺,以表示對董卓的抗議和不屈服。后來,人們用“走投沒路”來形容陷入絕境、無路可走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走投沒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負債累累,生意失敗,現在走投沒路了。
2. 這個團隊由于內部矛盾和外部壓力,已經走投沒路了。
3.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真的走投沒路了,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解決辦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自己或他人的經歷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或他人陷入絕境,走到了盡頭,沒有任何出路可走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困境、挫折、解決問題相關的成語,如“破釜沉舟”、“一籌莫展”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考試前一天才發現自己還有好多作業要完成,真是走投沒路了。
2. 初中生(13-15歲):在遇到這個問題時,我感到很無助,好像走投沒路了。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高考的壓力,有時候會覺得走投沒路,但我們不能放棄努力。
4. 大學生(19-22歲):在找實習工作時,有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感覺走投沒路,但我們要堅持下去。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在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有時候會覺得走投沒路,但我們不能放棄希望,要尋找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