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國之侯
成語(Idiom):空國之侯
發音(Pronunciation):kōng guó zhī 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名無實權的統治者或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空國之侯是由“空國”和“侯”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空國”指沒有實際統治權的國家,“侯”指統治者或官員。成語的意思是指那些虛名無實權的統治者或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些名義上有權力,但實際上沒有實際影響力的人。可以用來諷刺那些權力虛弱的統治者或官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空國之侯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故事中,魯國國君昭公任命了一個人為侯,但這個侯并沒有實際的統治權,只是一個虛名而已。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形成了“空國之侯”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領導雖然有高級職位,但實際上只是個空國之侯。
2. 這個部門的負責人只是個空國之侯,沒有實際的管理能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虛無縹緲的國家,而統治這個國家的侯爵只是一個虛名而已,沒有實際權力。可以想象這個國家是空無一物的,侯爵身上的衣服也是空的,沒有實質內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的統治制度和官員等方面的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的班長只是個空國之侯,沒有實際的權力。
2. 初中生:這個公司的總經理就像一個空國之侯,只是個虛名而已。
3. 高中生:政府的某些官員只是空國之侯,沒有真正的實權。
4. 大學生:這個組織的領導只是個空國之侯,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