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恐鳥(kǒng niǎo)
發音(Pronunciation):kǒng n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膽俱寒,極度恐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恐鳥是由“恐”和“鳥”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恐鳥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們面對某種情況或事物時,感到非常恐懼,害怕得心膽俱寒,毫無勇氣去面對或解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恐鳥一詞常用于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挑戰或危險時的恐懼心理。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面對某個特定的情境或問題時感到膽怯、無法自拔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恐鳥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山海經》中的《南山經》。故事中,有一種神秘的鳥類,它的名字叫恐鳥,它的聲音非常凄厲刺耳,能夠讓人產生極大的恐懼感。因此,人們將恐鳥作為成語,用來形容極度恐懼的心理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恐鳥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其他修飾詞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高空極度恐鳥,一上樓頂就腿軟。
2. 她對蜘蛛的恐鳥讓她無法靠近任何一個蜘蛛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動畫片《冰河世紀》中的角色“恐鳥”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恐鳥的叫聲非常刺耳,讓人感到極度恐懼,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山海經》中的其他傳說故事,了解中國古代神話和傳說的文化背景,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豐富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看到蜘蛛就恐鳥,不敢靠近。
2. 小學生:考試前,小華對數學恐鳥,不敢做題。
3. 中學生:面對高考,小李感到恐鳥,無法集中注意力。
4. 大學生:畢業論文的壓力讓小王恐鳥,不知道如何下手。
5. 成年人:面對失業的壓力,小張感到恐鳥,不敢嘗試新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