蹂轔
成語(Idiom):蹂轔(róu lín)
發(fā)音(Pronunciation):róu l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蹂轔指踩踏、踐踏。形容人或事物被毀壞、被踐踏得一片狼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蹂轔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組合而成,蹂指踩踏,轔指旋轉(zhuǎn)、碾壓。蹂轔的含義是指人或事物被踐踏得極為凄慘,遭受到嚴重的破壞和傷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蹂轔常用于形容戰(zhàn)爭、災(zāi)難等情況下的慘狀,也可以用來形容人被欺凌、壓迫或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情況。例如,我們可以說一個國家遭受了戰(zhàn)爭的蹂轔,或者一個人在職場上被同事們蹂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蹂轔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寡君蹂轔,無所逃命。”這句話出現(xiàn)在魯國的宣公十二年,當時魯國正遭受著敵軍的侵略,國家和人民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和傷害。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蹂轔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組合而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村莊在戰(zhàn)爭中遭受了蹂轔,幾乎所有的房屋都被摧毀了。
2. 他的夢想被現(xiàn)實的殘酷蹂轔得支離破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肉臨”發(fā)音相近,聯(lián)想到蹂轔的意思,即人或事物被踐踏得像肉一樣破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蹂轔相關(guān)的成語,如“蹂躪”、“碾壓”等,以加深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戰(zhàn)爭讓人們的家園蹂轔,他們無家可歸。
2. 初中生(14歲):在競爭激烈的學校里,弱者常常被同學們蹂轔。
3. 高中生(17歲):這個國家經(jīng)歷了多次戰(zhàn)爭的蹂轔,但最終仍然崛起。
4. 大學生(20歲):在職場上,有時候我們會遭受到同事們的蹂轔,但要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堅持。
以上是關(guān)于成語“蹂轔”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