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左詘右
基本解釋
同“ 支左屈右 ”。《史記·周本紀》:“﹝ 養由基 怒﹞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焙筠D為“左支右絀”。亦省作“ 支絀 ”、“ 支詘 ”。謂處境窘促,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清 魏源 《陜西按察使贈布政使嚴公神道碑銘》:“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 董公 去,而君始齟齬支詘,惟懇懇敕吏事自備,於是十餘年不遷?!?清 包世臣 《致祈大臣書》:“唯是軍興三載,經費支絀已甚。” 魯迅 《書信集·致蕭三》:“人手少,經濟也極支絀?!眳⒁姟?支左屈右 ”。
成語(Idiom):支左詘右
發音(Pronunciation):zhī zuǒ què y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在言語或行動中偏袒某一方,對另一方進行壓制或歧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支左詘右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在言語或行動中偏袒某一方,對另一方進行壓制或歧視。這種偏袒和壓制的態度常常是不公正的,違背公平和正義的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人在處理問題或爭論時偏袒一方,對另一方進行不公正對待的行為。在政治、社會、家庭等各個領域都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不公正和偏袒的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前尚無確切的故事起源可考。這個成語的起源可能與中國歷史上的政治斗爭和社會現象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支左詘右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支”表示偏袒,支持某一方,“左”表示左邊,常常用來表示正面、公正的一方,“詘”表示壓制、歧視,“右”表示右邊,常常用來表示偏袒、不公正的一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領導在處理糾紛時總是支左詘右,不公正對待受害方。
2. 公司的人事決策一直支左詘右,不公平對待員工。
3. 在這個案件中,法官支左詘右,明顯偏袒了被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支左詘右理解為“左右支持偏袒”,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類似的成語,如“偏聽偏信”、“明哲保身”等,來豐富對于偏袒和不公正行為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班級管理上總是支左詘右,有時候不公平對待學生。
2. 初中生:政治課上我們學到了支左詘右這個成語,它形容了一些領導在處理問題時的不公正行為。
3. 高中生:在社會上,我們常??梢钥吹揭恍┤嗽谘孕兄兄ё笤x右,對待不同階層的人采取不同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