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én dú zhǔ yì ㄨㄣˊ ㄉㄨˊ ㄓㄨˇ ㄧˋ文牘主義(文牘主義)
◎ 文牘主義 wéndúzhǔyì
[red tape] 一種官僚主義作風。不下基層搞調查,而僅在辦公室簽發文件,想以此來解決實際問題
詞語解釋
wén dú zhǔ yì ㄨㄣˊ ㄉㄨˊ ㄓㄨˇ ㄧˋ文牘主義(文牘主義)
官僚主義的一種表現。高高在上,只滿足于批發公文表格,企圖用公文表格來解決問題。
文牘主義(wén dú zhǔ yì)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dú zhǔ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風過于淺薄、形式僵化,追求華麗而忽略實質的寫作或言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牘主義是指在寫作或言辭表達中,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實質,追求華麗而忽視內容的傾向。這種寫作方式或言辭表達往往顯得空洞、淺薄,缺乏真實感和深度思考。文牘主義強調的是表面上的華麗,而忽略了內容的內涵和思想的深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見于文學創作、演講辭令、社交場合等需要言辭表達的場景中。當人們追求炫耀的言辭而忽略實質時,就可能陷入文牘主義的陷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文牘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楊慎的《楊文公全集》中。楊慎在其中的《汲古閣雜記》一文中提到:“文牘主義,尚有之者,昔之非禮也。”這里的“文牘主義”指的是追求華麗而忽視實質的寫作風格。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牘主義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太過于文牘主義,缺乏真實的情感和思考。
2. 這篇文章過于注重形式,充滿了文牘主義的痕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文牘主義”與追求表面而忽視內容的寫作方式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寫作時只注重華麗的文字和炫耀的表達,而忽略了文章的實質和內涵。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如何在寫作和言辭表達中注重內容和思想的深度,而不僅僅追求華麗的表達方式。可以通過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參加寫作培訓課程等來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太過于文牘主義,缺乏真實的感情。
2. 初中生:老師教我們不要只追求華麗的詞句,要注重文章的實質,避免陷入文牘主義。
3. 高中生:在寫作時要注意避免文牘主義,要注重內容和思想的深度。
4. 大學生:在論文寫作中,要追求內容的豐富和思想的深度,而不是陷入文牘主義的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