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警
基本解釋
(1).開悟警戒。 隋煬帝 《寶臺經藏愿文》:“人能弘法,非道弘人。恕己深恩,即是自為。今陳此意,乃似執著。若不開警,則不深固。” 宋 魏了翁 《跋陳了齋責沉》:“又以理之最切近者開警后學?!?br>(2).聰明敏銳。 宋 陳亮 《送諸生赴補序》:“謂 盧子 曰:‘子以通爽往?!^ 陳子 曰:‘子以惇謹往?!^ 何子 曰:‘子以開警往。此子之資而非學也,求學於夫子而不子告者,他日吾將問之?!?/p>
成語(Idiom):開警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j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警覺、警惕、提高警惕之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警是由動詞“開”和名詞“警”組成的成語,意為“提高警惕”或“保持警覺”。它用來形容人們在面臨危險、困難或重要情況時,保持警覺和警惕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警常用于提醒他人保持警惕,特別是在面臨潛在風險或需要高度警覺的情況下。比如,可以用來提醒學生在考試前要保持警覺,或者提醒員工在工作中要時刻保持警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開警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尚無確切記載,但它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中國人注重警覺和警惕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常常告誡學生要開警,不要被表面的表現迷惑。
2. 他在野外探險時,總是保持著開警的態度,以防意外發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開”字與“警惕”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打開一個警報器,提醒自己保持警覺和警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警覺、警惕相關的成語,如“警鐘長鳴”、“警惕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開警,不要隨便相信陌生人。
2. 初中生:班主任提醒我們要開警,不要在網上隨意泄露個人信息。
3. 高中生:考試前,老師都會告訴我們要開警,不要抄襲他人的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