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仆射
基本解釋
指 晉 周顗 。 顗 為仆射,因耽酒,嘗三日不醒,故稱。《晉書·周顗傳》:“ 顗 以雅望獲海內盛名,后頗以酒失,為僕射,略無醒日,時人號為‘三日僕射’。”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周伯仁 ( 顗 )風德雅重,深達危亂。過 江 積年,恒大飲酒,嘗經三日不醒,時人謂之‘三日僕射’。”
成語(Idiom):三日仆射(sān rì pú shè)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rì pú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三天之內完成了非常困難的任務或者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日仆射源自古代中國的典故。相傳,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孫臏有一次接到國王的命令,要在三天內殺死敵軍的將軍仇鯖。孫臏接受了這個任務,經過精心策劃和布置,最終在三天之內成功地將仇鯖殺死。因此,“三日仆射”成為了形容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困難任務或者取得顯著成就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日仆射常用于形容在短時間內完成困難任務的情境,也可以用來表揚他人或者自己在有限時間內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戰國時期。孫臏作為齊國的大將,以聰明才智和出色的謀略而聞名于世。他在三日之內成功完成了國王交給他的任務,因此被稱為“三日仆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日仆射的結構是“三日”+“仆射”,表示在三天之內完成困難任務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三天之內完成了整個項目,真是三日仆射。
2. 小明只用了三天就學會了滑冰,真是三日仆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日”與“仆射”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在三天內完成了仆射的任務,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戰國時期的歷史背景,以及其他與孫臏相關的典故和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在期末考試之前能夠三日仆射,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老師給了我們一個星期的時間完成作業,我想用三日仆射的精神提前完成。
3. 高中生:參加數學競賽,我希望能夠在三天之內三日仆射,獲得好名次。
4. 大學生:我計劃在三天之內完成這個研究項目,展現出三日仆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