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蹋
成語(Idiom):踢蹋(tī tà)
發音(Pronunciation):tī t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踢踏、踐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踢蹋是一個動詞成語,形容用腳踢踏、踐踏物體。它常用來比喻對人或事物進行無情的摧殘、破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踢蹋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或諷刺他人對待事物的方式過于粗暴、不加思考。也可以用來形容對待藝術作品、文化傳統等不加尊重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踢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宋代文人蘇軾曾經在一次宴會上,看到有人跳舞踩壞了一幅珍貴的畫作,他對此感到非常氣憤,便寫下了“踢蹋”這個成語,以表達對這種無知和粗暴行為的批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踢蹋由兩個動詞組成,分別是“踢”和“蹋”,表示用腳踢踏的動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這個項目就像踢蹋一樣,導致最終失敗了。
2. 那個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總是踢蹋別人的東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踢蹋”這個成語與踢踏舞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在跳舞時,不小心踢踏了地上的畫作,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踢蹋相似的成語,如“踐踏”、“蹂躪”等,以擴大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在草地上踢蹋足球,非常開心。
中學生:這個公司總是踢蹋員工的權益,讓人很氣憤。
大學生:這個政府踢蹋了人民的利益,導致社會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