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倌
成語(Idiom):堂倌(táng guān)
發音(Pronunciation):táng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官府、寺廟等地擔任堂倌(管理堂房事務)的人,比喻負責管理、照顧事務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堂倌是指受雇于官府、寺廟等地的管理人員,負責處理一些瑣碎的事務,如照料堂房、接待來客等。成語“堂倌”比喻負責管理、照顧事務的人,多用于形容某人負責并勤勉地處理瑣碎的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在工作中勤勉負責,細心照顧瑣碎事務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在家庭中承擔照顧家務、照料家人等責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堂倌”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忠孝堂倌李定》故事中。故事講述了李定作為一個堂倌,一心一意為官府服務,盡心盡力處理各種事務,最終得到了官府的賞識和獎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堂倌屬于形容詞性的成語,一般作定語或表語使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一直擔任堂倌的角色,工作認真負責。
2. 這位堂倌照顧家庭事務有條不紊,是一個負責任的家庭成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堂倌”想象成一個負責管理堂房事務的人,他細心照料堂房,處理瑣碎的事務。可以通過與“堂房”和“照料事務”相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管理、照顧相關的成語,如“管家婆”、“照顧周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就像一個堂倌,每天幫我處理好學校的事務。
2. 初中生:班長是我們班的堂倌,負責管理班級的各項事務。
3. 高中生:我爸爸在公司擔任堂倌的角色,工作非常認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