囂訟
成語(Idiom):囂訟(xiāo sòng)
發音(Pronunciation):xiāo s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囂訟指的是爭吵紛爭,爭論不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囂訟是由“囂”和“訟”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囂”指的是吵鬧喧囂,形容聲音大而嘈雜;“訟”指的是爭論、爭吵。囂訟形容爭吵的聲音大,爭論不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囂訟常用來描繪人們在爭論或爭吵時聲音大、辯論激烈的場景。可以用于描述政治、法律、商業等領域中的紛爭和爭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囂訟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當時,齊國的君主昭公去世,他的兒子齊莊公繼位。齊莊公的弟弟齊桓公不滿意這一安排,于是他與其他諸侯國的貴族一起聯合起來,聲稱齊莊公不是合法的君主,開始了一場激烈的爭論和爭斗。這場爭論聲勢浩大,吵鬧不休,形成了囂訟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囂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囂”和名詞“訟”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案件引發了一場囂訟,爭議紛紛。
2. 雙方在囂訟中爭得面紅耳赤,不肯相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囂訟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在爭吵時聲音非常大,嘈雜不堪的場景,用來形象地描述囂訟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爭吵、爭論相關的成語,如“爭鋒相對”、“爭斗不休”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爭論變成了一場囂訟,老師都聽到了。
2. 初中生:課堂上同學們就這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囂訟,爭得面紅耳赤。
3. 高中生:這場選舉引發了一場激烈的囂訟,候選人們爭論不休,爭奪選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