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券
成語(Idiom):俸券(fèng quàn)
發音(Pronunciation):fèng q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領取的俸祿憑證,也泛指工資、薪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俸券是指官員領取俸祿時所使用的憑證,類似于現代的工資單。在古代,官員們的俸祿是由朝廷發放的,領取俸祿時需要出示俸券,才能領取到相應的薪水。因此,“俸券”一詞逐漸引申為工資、薪水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領取工資或薪水的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收入豐厚、待遇優厚的工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班彪傳》中有記載:“使者受詔,得俸券。”這是最早關于“俸券”的記載。古代官員領取俸祿時,需要出示俸券才能領取到薪水,這是官員們的合法權益。因此,這個詞語逐漸被引申為工資、薪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工作多年,一直領取著豐厚的俸券。
2. 這份工作的俸券很高,但工作壓力也很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俸券”與“工資單”之間的關系,將其聯系起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員的俸祿制度,以及現代工資制度的演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爸爸每個月都會領取一張俸券。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俸券比同學們多,因為她工作很努力。
3. 高中生(16-18歲):我期待著長大后能夠有自己的俸券。
4. 大學生(19-22歲):在實習期間,我領取的俸券不高,但我覺得很有價值。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他一直從事著高薪工作,每個月領取的俸券讓他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