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良
成語(Idiom):慈良(cí liáng)
發音(Pronunciation):cí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善良、慈悲的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慈良是由“慈”和“良”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慈指慈悲、仁慈,良指善良、美好。慈良表示一個人心地善良、慈悲為懷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慈良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性或者行為舉止善良、仁慈。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善良之處,或者用來提醒自己要保持慈悲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慈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四年》中。相傳春秋時期,魯國公子良患有重病,只有一條狗一直守在他的床前。良的母親見到狗如此悲傷,感動之下,將狗殺掉煮熟給良吃。良吃了之后病情好轉,母親也為此感到欣慰。這個故事表達了慈悲仁愛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慈良屬于形容詞+名詞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待人慈良,深受大家的喜愛。
2. 她的行為舉止總是那么慈良,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慈良記憶成“慈悲的良心”,幫助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慈眉善目、慈祥、慈父等,進一步豐富對慈良這個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媽媽對我總是慈良地微笑著。
2. 初中生:他是一個慈良的老師,總是耐心地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3. 高中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需要更多的慈良之心,去關心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