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待
基本解釋
猶立等。 宋 秦觀 《魯肅論》:“ 吳 若殺之,豪杰四面而至必矣, 孫氏 之亡可立待也。” 康有為 《大同書》癸部第二章:“知天演之自然,則天不尊,知無量眾魂之難立待於空虛。”
成語(Idiom):立待
發音(Pronunciation):lì d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等待某人或某事物的到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立待是由動詞“立”和動詞“待”組成的成語。立意為站立,待意為等待。立待的含義是指在某個特定的地點或位置等待某人或某事物的到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立待常用于描述等待某人或某事物的情景。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場景中,例如等待朋友的到來、等待會議開始、等待重要文件的送達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立待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故事發生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當時各國之間相互爭斗,形勢動蕩不安。秦國的統治者秦始皇決定出兵攻打其他國家,但他發現自己的軍隊并不足夠強大,需要等待更多的士兵加入。于是,秦始皇在一個高地上立下旗幟,等待更多的士兵前來加入。這個故事成為了立待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立待是由動詞“立”和動詞“待”組成的成語,其中“立”作為動詞,表示站立的動作;“待”作為動詞,表示等待的動作。兩個動詞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等待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在車站立待了一個小時,終于等到了親人的到來。
2. 請大家在會議室里立待,會議馬上就要開始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立待”想象成一個人在一個特定的地點站立等待,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想象這個人焦急地等待著某人或某事物的到來,可以讓記憶更加深刻和生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立待之外,還有一些類似的成語,例如“守株待兔”、“靜候佳音”等,它們都含有等待的意思。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拓展對等待相關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在操場上立待了很久,終于等到了媽媽來接我放學。
2. 初中生(14歲):我在家里立待了一整天,等待著快遞員送來我訂購的新手機。
3. 高中生(17歲):我在圖書館里立待了一天,等待著老師發布重要的考試通知。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立待”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