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義
成語(Idiom):襟義(jīn y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jī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人處事坦誠待人,正直無私,心胸寬廣,有大義之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襟義是由“襟”和“義”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襟指衣襟,義指道義、正義。襟義形容一個人胸懷廣闊,有大義之心,為人處事坦誠正直,無私無畏。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具備寬宏大量、忠誠正直的品質,以及為正義事業(yè)奮斗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襟義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有胸懷和義氣。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為人處事態(tài)度,或者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的勇氣和正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襟義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十四年》。故事中,齊國有一位名叫公叔痤的大臣,他非常忠誠,為人正直,有大義之心。有一次,他的朋友叔孫僑出逃,被敵國追捕。公叔痤為了幫助朋友,把他藏在自己的襟里,冒著生命危險逃脫。這個故事體現了公叔痤的寬宏大量和為朋友冒險的精神,成為了形容人們胸懷寬廣、有大義之心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結構為“襟義”,其中“襟”表示衣襟,引申為胸懷;“義”表示道義、正義。兩個字結合起來表示一個人的胸懷寬廣,有大義之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人處事襟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2. 在困境中,他展現出了襟義的一面,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襟”字的發(fā)音“jīn”聯想,將其與“金”字聯系起來。金字象征著高尚和貴重,而“襟義”則表示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和寬廣胸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襟義相關的成語,如“胸懷坦蕩”、“寬宏大量”等,以豐富對這一主題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很有襟義的同學,經常幫助別人。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班長,他展現出了襟義的一面,為大家排憂解難。
3. 高中生:他的襟義精神令人敬佩,他總是站在正義的一方,勇敢地為弱者發(fā)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