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預
基本解釋
◎ 干預,干與 gānyù,gānyù
(1) [intervene]∶過問或參與[其事]
請民警同志出來干預
周執森從來沒有這樣大膽地干預過總指揮的事情?!?黎汝清《萬山紅遍》
(2) [correlate]∶關涉;關系
并無干預
大抵為己之學,于他人無一豪(同毫)干預。——宋· 朱熹《朱子全書·為學之方》
(3) [meddle]∶好管閑事,過問與他毫無關系的事情
作為財政大臣,查理無權干預政治事務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intervene; interpose; meddle
詳細解釋
亦作“ 干與 ”。亦作“ 干豫 ”。1.過問或參預(其事)?!?a href="/r_ci_5b94aab154c247504dd1c2f98f79174a/"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程昱傳》:“顯分明例,其致一也。初無校事之官干與庶政者也。”《三國志·魏志·楊俊傳》“眾冤痛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車駕南巡,未到 宛 ,有詔百官不得干豫郡縣?!薄稌x書·王衍傳》:“ 衍 妻 郭氏 ……好干預人事, 衍 患之而不能禁。” 宋 司馬光 《上龐副樞論貝州事宜書》:“國有大政,廟堂之上,謀議素熟,方略已定,而復以踈賤之人,狂愚之議,干與其間,罪之大者也?!?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二章第一節:“侯國民事由朝廷派官吏管理,侯不得干與?!?巴金 《懷念蕭珊》一:“她看見那些年輕人深夜闖進來,害怕他們把我揪走,便溜出大門,到對面派出所去,請民警同志出來干預?!?br>(2).關涉;關系。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選練其干預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餘無聞焉?!薄吨熳尤珪肪硪唬骸按蟮譃榧褐畬W,於他人無一毫干預?!?明 李贄 《唐責梅傳》:“孰知數千里之外,無干與之人,不用請求而遂以孝烈傳其事也?!?/p>
成語(Idiom):干預(gān yù)
發音(Pronunciation):gān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干涉、干擾、插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預指在某個事物或事件中插手、干涉,對其進行干擾或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個人或組織對某個事物或事件進行干涉、干擾、插手的情況??梢杂脕砻枋稣畬κ袌鼋洕母深A、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進行干預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干預”源于《左傳·哀公十三年》。當時,齊國國君哀公在位期間,他的弟弟田常得罪了齊國的大臣,被大臣們聯合起來干預他的政務,使得哀公無法順利執政。后來,哀公在大臣的干預下無法掌握政權,最終導致了齊國的衰敗。從此,人們用“干預”來形容某人或某組織對事物的干涉、干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表示對某事物的行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應該減少對市場經濟的干預,給企業更多的發展空間。
2. 家長不應該過度干預孩子的學習,應該給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
3. 這個項目的進展受到了各方面的干預,導致進展緩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預”拆分成兩個部分,“干”和“預”,“干”可以理解為插手、干涉的意思,“預”可以理解為提前、預先的意思。通過將兩個部分進行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干預”相關的成語,如“干擾”、“干涉”等,以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不應該干預我們玩耍的時間。
2. 初中生:政府應該減少對市場的干預,給企業更多的發展機會。
3. 高中生:家長應該適度干預孩子的學習,幫助他們更好地規劃未來。
4. 大學生:政府的干預導致了市場的扭曲,影響了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