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兄弟鬩于墻
發音(Pronunciation):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兄弟之間因為瑣事爭吵不和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兄弟鬩于墻,意味著親兄弟之間的爭斗和紛爭。這個成語中的“兄弟”指的是親密的朋友或親屬關系,而“墻”則是比喻隔閡和沖突。當親密的關系中出現矛盾和爭執時,就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親密關系中的紛爭和爭吵,特別是在兄弟、朋友或家人之間發生的爭執。它也可以用來警示人們要保持和睦的關系,避免不必要的爭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二年》。故事中,齊國的公子重耳和管仲是好朋友,但他們因為一次爭吵而產生了隔閡。重耳將家中的墻拆除,與管仲斷交。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兄弟鬩于墻”的成語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兄弟(兄弟)鬩于(因為)墻(墻)。這個成語由三個詞語組成,其中“鬩于”表示因為某個原因而發生爭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本是兄弟,卻因為一點小事兄弟鬩于墻。
2. 他們之間的爭吵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真是兄弟鬩于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兄弟鬩于墻”與親兄弟之間的爭吵聯系起來,將其形象化為兩個人在一堵墻前爭斗的場景。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家庭關系和友情相關的成語,例如“骨肉相連”、“手足之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和弟弟因為玩具爭吵不休,兄弟鬩于墻。
2. 初中生(13-15歲):他們兩兄弟因為學習成績的競爭兄弟鬩于墻。
3. 高中生(16-18歲):兩個好朋友因為一場誤會兄弟鬩于墻,現在已經不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