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
基本解釋
石筑堤岸。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越地傳》:“石塘者……塘廣六十五步,長三百五十三步,去縣四十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晉水》:“其南瀆於石塘之下伏流,逕舊溪東南出,逕 晉陽 城南,城在 晉水 之陽,故曰 晉陽 矣。” 唐 段成式 《猿》詩:“影沉 巴峽 夜巖色,蹤絶石塘寒瀨聲。”《宋史·趙彥倓傳》:“尋知 紹興府 ,筑捍海石塘,亦置莊以備增筑。”《元史·河渠志二》:“本省左丞相 脫歡 等議……擬比 浙江 立石塘,可為久遠。”
成語(Idiom):石塘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堅固、穩定的基礎或根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石塘是由石頭壘成的圍堤,用來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成語“石塘”比喻堅實、穩定的基礎或根基。在比喻性的意義上,表示一個事物的基礎堅固,能夠支撐起更高層次的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事物或事業的基礎穩定、牢固,能夠持久發展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或能力的基礎扎實、不可動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石塘”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但石塘在中國農村中是一種常見的建筑物,用來固定水田的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由于石塘的堅固性,成為了形容堅實基礎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詞“石塘”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的管理層非常穩定,是公司發展的石塘。
2. 學好基礎知識是學習的石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座堅固的石塘來記憶這個成語。你可以想象自己站在石塘上,感受到堅實和穩定的感覺,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基礎、根基相關的成語,如“打下堅實的基礎”、“根深蒂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搭積木時,把石塘模型搭得很牢固。
2. 小學生:我爸爸是我學習的石塘,他經常幫助我解答問題。
3. 初中生:這個學科的基礎很重要,是我們學習的石塘。
4. 高中生:大學入學考試是我未來發展的石塘,我要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