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令
基本解釋
(1).即陵臺令。 唐 代掌陵寢之官。《新唐書·禮樂志四》:“陵司舊曰署,十三載改 獻 、 昭 、 乾 、 定 、 橋 五陵署為臺,令為臺令。”
(2).御史臺的規章。《宋史·職官志四》:“舊《臺令》,御史上下半年分詣三省、樞密院點檢諸房文字,輪詣尚書六曹按察。”
成語(Idiom):臺令
發音(Pronunciation):tái l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言行舉止莊重端正,令人敬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臺令是由“臺”和“令”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臺”指的是古代官員坐的高臺,也是指高位或高位的人;“令”指的是命令、規定。臺令的意思是指高位者的言行舉止莊重端正,令人敬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臺令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莊重、高雅,給人以敬佩的感覺。可以用來形容領導、長輩或有地位的人的儀表端莊,也可以用來形容文化修養高、品德高尚的人的風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臺令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丈夫稱仁義,臺令而已矣。”這句話形容了一個人只要具備仁義的品質,就可以被稱為臺令。后來,臺令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莊重端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臺令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臺”和動詞“令”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談舉止始終都是臺令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作為一名領導,他的臺令形象深深地影響了下屬的工作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臺令”成語中的“臺”,想象一個高臺上的人,他的言行舉止莊重端正,令人敬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臺令相關的成語,如“臺上三尺”、“臺階高臥”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臺令形象深深地影響了我們,讓我們懂得了做人要有禮貌。
2. 初中生:作為班級的班長,我要努力做到臺令,給同學們樹立好榜樣。
3. 高中生:他的臺令形象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向他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
4. 大學生:在社交場合,要注意自己的臺令,不僅要有才華,還要有良好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