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氣
基本解釋
(1).猶養氣。 唐 劉禹錫 《雜著·鑒藥》:“今夫藏鮮能安穀,府鮮能母氣,徒為美疹之囊橐耳,我能攻之。”
(2).能生成它物的物體。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箸議第一》:“金者水之母,母氣衰,故子氣旺也。”
英文翻譯
1.mother-qi
成語(Idiom):母氣(mǔ qì)
發音(Pronunciation):mǔ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母氣指的是母親的氣質和性格特點,也可以泛指母親的影響力和教育方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母氣一詞起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孟子·滕文公上》。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母親對子女的影響和教育。母氣包含了母親的溫柔、關愛、耐心、理解和教導,對子女的成長和個性塑造起著重要作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母氣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具有母親般的溫柔、關心和愛護他人的品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或性格特點受到母親的影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母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故事中,滕文公向孟子請教如何治理國家。孟子回答說:“夫人之于夫,母之于子,德之輿也。母氣者,所以載德也。”意思是說,妻子對丈夫的影響如同母親對子女的影響一樣重要,母氣是傳承德行和品德的載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母氣由兩個字組成,母(mǔ)指母親,氣(qì)指氣質、性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溫柔和關愛讓她的孩子們都受到了母氣的熏陶。
2. 這位老師對學生充滿了母氣,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母氣”:
1. 關聯記憶:將“母氣”與母親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母親的溫柔和關愛,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成語的含義。
2. 創造聯想:將“母氣”與“母雞”聯想在一起,母雞對小雞的呵護和保護也是一種母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母氣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對母親的尊重和關愛的傳統觀念,以及母親在家庭和社會中的重要角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對我充滿了母氣,她總是溫柔地教導我。
2. 初中生:她的母氣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關愛。
3. 高中生:我媽媽的母氣讓我變得更加獨立和堅強。
4. 大學生:我的媽媽是一位充滿母氣的女性,她的教育方式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