楨榦
成語(Idiom):楨榦
發音(Pronunciation):zhēn g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核心或關鍵部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楨榦一詞來自《左傳·成公二年》:“諸侯楨榦之事,非莫臣之力也。”原指箭的中心部分,也就是箭桿的最粗壯的部分。后來引申為事物的核心或關鍵部分。在描述事物時,用“楨榦”一詞可以強調事物的重要性或關鍵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各種事物的核心或關鍵部分,強調其重要性。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項目的關鍵環節、一個計劃的重要步驟、一場比賽的決勝點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左傳》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39年的春秋時期。當時,齊國的國君成公想要聯合其他諸侯國共同對抗晉國。他派遣使者向其他諸侯國傳達了此意圖,但其他國家對此并不熱衷。成公于是對自己的臣子說:“諸侯楨榦之事,非莫臣之力也。”意思是說,能夠推動諸侯國聯合的事情,不僅僅是我的力量所能辦到的。從此,成語“楨榦”就被用來形容事物的核心或關鍵部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楨榦是一個雙音節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我們能不能抓住項目的楨榦。
2. 在這場比賽中,誰能夠掌握比賽的楨榦,誰就有可能獲得勝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楨榦”這個詞語聯想為箭的中心部分,箭桿的最粗壯的部分,表示事物的核心或關鍵。可以通過想象一支箭,箭頭射中了一個重要的目標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比如“中流砥柱”、“關鍵一環”等等。這些成語都可以用來描述事物的核心或關鍵部分。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團結就是我們學習的楨榦。
2. 初中生:在學習中,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科學習的楨榦。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堅持每天的復習是取得好成績的楨榦。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積極參與社團活動是豐富大學生活的楨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