穨喪
穨喪(tú sāng)
發音:tú sāng
基本含義:形容人或事物失去生氣,不再有活力、朝氣。
詳細解釋:穨喪指人或事物失去生氣,不再有活力、朝氣。比喻人失去奮斗的勇氣和斗志,或事物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和生機。
使用場景:常用于形容人的精神萎靡、情緒低落,或者形容事物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和魅力。
故事起源:《史記·田穰苴列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田穰苴是戰國時期的一個農民,他種植的蔬菜因為長勢喜人而備受贊譽。有一天,田穰苴發現自己的蔬菜長勢不佳,不再有往日的生機。他感到非常沮喪,于是寫下了“穨喪”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成語結構: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容詞+動詞。
例句:
1. 他失去了工作的動力,變得穨喪不振。
2. 這個小鎮的經濟一蹶不振,整個社區都感到了穨喪的氣氛。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穨喪”與田穰苴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可以學習其他形容人或事物失去活力、不再有朝氣的成語,如“頹喪”、“萎靡不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被老師批評了,心情穨喪。
初中生:考試考得很差,感到非常穨喪。
高中生:他失去了追求夢想的勇氣,變得穨喪不振。
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整個人都感到穨喪了。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