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篷
基本解釋
一具船帆。亦指一船。 唐 李咸用 《湘浦有懷》詩:“鬼樹夜分千炬火,漁舟朝卷一篷霜。” 唐 皮日休 《寄懷南陽潤卿》詩:“何事對君猶有愧,一篷衝雪返 華陽 。”
成語(Idiom):一篷(yī péng)
發音(Pronunciation):yī p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數量眾多,多用來形容人多或事情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篷原指一座帳篷,帳篷內可以容納很多人。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的數量眾多,意味著非常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篷常用于描述人多或事情多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人群擁擠、事務繁忙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一書中:“以一篷之眾,踞一方之地。”意為以眾多之人,占據一方之地。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人多或事情多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篷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一”和“篷”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活動吸引了一篷人參加。
2. 學校門口一篷人,都在等放學的學生。
3. 今天的工作真是一篷事,忙得不可開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一篷”聯想為一座很大的帳篷,帳篷內擠滿了很多人或物體,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其含義為眾多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人或事物數量相關的成語,例如“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學生一篷,擠滿了整個教室。
初中生:放學的時候,校門口一篷人,大家都在等待放學的鈴聲。
高中生:期末考試前一篷事,要準備復習的科目太多了。
大學生:圖書館里一篷人,大家都在準備期末考試。
成年人:地鐵上的人真是一篷,擠得人都無法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