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座
基本解釋
舊指官吏辦公的坐席。《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不想大尹忽然一個頭暈,險些兒跌下公座。自覺頭目森森,坐身不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一·中堂》:“﹝ 明 洪武 ﹞十八年,又命殿閣大學士、左右春坊大學士俱為翰林院官,故院中設閣老公座於上,而掌院學士反居其旁。”
成語(Idiom):公座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正、公平的座位或位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座是由“公”和“座”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表示公正、公平的座位或位置。它強調了公正、公平的原則,強調了人們在處理事情時應該堅持公正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座常用于形容公正、公平的場合,例如法庭、會議、競賽等地方。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務時堅持公正、不偏袒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座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韓長孺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韓國的長孺想要廢除公室的太子制度,改為世襲制度。當時有一位名叫申公的人,他堅決反對這種改革,主張維護公正、公平的原則。申公在一次會議上站起來說:“太子制度是我們國家的公座,如果我們廢除了公座,就會失去公正、公平。”他的言論得到了其他人的支持,最終長孺的改革計劃沒有得到通過。從此以后,“公座”成為了一個代表公正、公平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座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是形容詞,表示公正、公平的意思;“座”是名詞,表示座位、位置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庭是公正的公座,不會偏袒任何一方。
2. 在這場競賽中,每個選手都有機會爭取公正的公座。
3. 作為一名公務員,他堅持在工作中維護公正的公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座”與“公正”進行聯想,因為“公座”強調了公正、公平的原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公正、公平相關的成語,例如“公正無私”、“公平正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在班級里給每個同學一個公正的公座。
2. 初中生(13-15歲):學校組織了一場辯論比賽,每個參賽者都有機會爭取公正的公座。
3. 高中生(16-18歲):在學生會的選舉中,候選人們都希望能夠獲得公正的公座來領導學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