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后
基本解釋
戲曲術語。同“ 馬前 ”相對。舊指演員通過增加唱詞、念白和放慢演唱速度以延長演出時間。 田漢 《名優之死》第一幕:“ 鳳仙兒 的《玉堂春》,早就要下了,您沒有來,只好再叫她馬后。”
成語(Idiom):馬后
發音(Pronunciation):mǎ 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事情發生后,才采取措施,來追求或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后”由“馬”和“后”兩個字組成。馬指的是馬匹,后指的是后面。成語的意思是指事情發生后才采取行動,比喻不及時處理問題,錯過了解決的時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或諷刺那些事后才追悔莫及的人,以及提醒人們要及時采取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故事中,有一個人駕著馬車,駕駛技術非常差,不僅沒能及時躲避障礙物,還經常在馬匹沖過去后才意識到危險。因此,人們形容這樣的人為“馬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馬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馬后才想起來做事情,結果錯過了很多機會。
2. 不要總是馬后才后悔,及時采取行動才能解決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馬后”與“錯過機會”、“追悔莫及”等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亡羊補牢”、“過河拆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成為一個馬后的人,所以我會及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他總是馬后才知道自己的錯誤,這樣是很不好的習慣。
3. 高中生:在做決策時,我們要避免馬后才后悔的情況發生,要提前思考。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馬后”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