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兒鏡子
成語(Idiom):靶兒鏡子
發音(Pronunciation):bǎr jìngz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對別人的缺點、錯誤等非常敏感,一有機會就抓住對方的破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靶兒鏡子由“靶兒”和“鏡子”兩個詞組成?!鞍袃骸敝傅氖巧鋼舻哪繕耍扔魅说娜秉c、錯誤等;“鏡子”指的是反射光線的物體,比喻人的眼睛。成語的意思是把對方的缺點、錯誤當成是自己的眼睛,一有機會就抓住對方的破綻,不放過任何批評和指責的機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批評、指責或挑剔別人的時候使用這個成語,表達自己對對方的缺點非常敏感,時刻警惕并抓住對方的破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中國古代有一位名叫董仲舒的學者,他非常善于挑剔別人的缺點。一次,董仲舒參加宴會時,發現宴會上的一位賓客的袖子有一個小破洞,于是他立刻指出來,讓那位賓客非常尷尬。從此之后,人們就用“靶兒鏡子”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善于挑剔別人缺點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靶兒”,修飾部分為“鏡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靶兒鏡子,別人一有缺點他就能看出來。
2. 她的眼睛就像靶兒鏡子一樣,總是能找到別人的錯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靶兒鏡子”想象成一個人手持鏡子,時刻準備抓住別人的破綻,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挑剔、批評相關的成語,如“吹毛求疵”、“一絲不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是靶兒鏡子,她總是能發現我做作業的錯誤。
2. 初中生:老師是個靶兒鏡子,他總是能找到我們的不足之處。
3. 高中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而不是成為彼此的靶兒鏡子,批評和指責只會傷害彼此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