謾爾
成語(Idiom):謾爾
發音(Pronunciation):màn ěr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大、傲慢、自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謾爾是指人的傲慢自大、自負自滿的態度。這個成語中的“謾”意為傲慢,自以為是;“爾”指代人。形容一個人自大、自負,不把別人放在眼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個人自大傲慢,不尊重他人的態度和行為??梢杂脕砼u那些自負的人,或者用來形容某人對自己的能力和地位過于自滿,不虛心學習和進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德充符》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謾者的人,他自以為聰明過人,不愿虛心學習,最終遭受失敗和困境。這個故事中的謾者成了人們對傲慢自大者的代稱,形成了成語“謾爾”。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謾爾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謾”是形容詞,表示傲慢自負;“爾”是代詞,表示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自以為是,對別人的意見從不聽取,真是謾爾至極。
2. 他的成功讓他變得謾爾起來,不再虛心學習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謾爾”與“傲慢自負”這個意思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傲慢自大的樣子,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傲慢自大相關的成語,如“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等,可以幫助進一步理解和應用“謾爾”。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說自己比別人聰明,真是謾爾至極。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總是目中無人,談吐間透露著謾爾的態度。
3. 高中生:他的成績好讓他有些謾爾起來,不再虛心學習了。
4. 大學生:他過于自負,總是以自己的想法為準,真是謾爾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