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節人
基本解釋
見“ 三節人從 ”。
成語(Idiom):三節人(sān jié rén)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jié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遵守禮節、規矩的人,有節操、有原則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節人是指一個人具備三個節操,即“身節”、“言節”和“色節”。身節指的是保持身體的純潔和廉潔,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言節指的是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輕諾薄行;色節指的是保持純潔的心靈,不沉溺于低級趣味和淫穢之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有原則和底線的人。適用于夸獎一個人的操守和道德修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敦傳》中,原文是“謂王敦曰:‘卿素有三節,今乃如此,何也?’”。這句話是晉代王敦的朋友在指責他背叛朝廷時說的。后來,這個詞語逐漸演變成了夸獎一個人的操守和道德修養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節人是一個名詞性短語,由“三”、“節”和“人”三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三節人,無論在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和原則。
2. 只有成為一個三節人,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并得到他人的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節人”與“三個節操”進行聯想,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通過與“身節”、“言節”和“色節”相關的形象進行聯想,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道德、操守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德高望重”、“守身如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三節人,從不欺負同學,也從不說臟話。
2.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班長是一個三節人,他總是幫助別人,而且從不作弊。
3. 高中生:作為一個三節人,我會堅守原則,不為一些不良誘惑所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