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望
基本解釋
(1).祭祀名。望,謂不能親詣所在,遙望而祭。所祭之事有三,故稱“三望”?!?a href="/r_ci_a2041ebdf2824a692273be908257c476/" target="_blank">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杜預 注:“三望,分野之星、國中山川皆郊祀,望而祭之。 魯 廢郊天,而脩其小祀,故曰猶?!薄豆騻鳌べ夜荒辍罚骸叭吆危客酪病H粍t曷祭?祭 泰山 、 河 、 海 。曷為祭 泰山 、 河 、 海 ?山川有能潤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偏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爾。 河 , 海 潤于千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六宗既禋,三望咸秩。”
(2).車名。詳“ 三望車 ”。
成語(Idiom):三望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w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同一個人或事物進行連續三次的觀察、察看或期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望是由“三”和“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代表次數的多,意味著連續觀察或期盼的次數較多;“望”則表示觀望、察看或期盼。整個成語的含義是對同一個人或事物進行連續三次的觀察、察看或期盼。它強調了觀察的重要性和深入程度,以及對某個人或事物的持續關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望常用于描述對某人的觀察、察看或期盼。它可以用于表達對某人行為的關注與評判,也可以用于形容對某人的期待和希望。例如,在教育領域,可以用來形容老師對學生的觀察與評估,或者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與關注;在職場中,可以用來形容領導對員工的觀察與評價,或者同事對某個項目的期待與關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望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項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也是秦末農民起義的領導者之一。在故事中,項羽曾經三次觀察、觀察劉邦,最終得出劉邦是能成大事的結論。這個故事成為了“三望”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望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項目進行了三望,最終決定投資。
2. 老師經過三望,發現了學生的優點和不足。
3. 我已經三望過他好幾次了,但還是無法理解他的想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望”這個成語與觀察、察看、期盼等詞語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通過構思一個與觀察相關的場景來幫助記憶,比如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上,連續三次望向遠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觀察、察看、期盼相關的成語,如“一望無際”、“望梅止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三望了好幾次,終于找到了躲在角落里的小貓咪。
2. 初中生:老師三望后,發現我們班的數學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
3. 高中生:我三望過這所大學的招生要求,決定報考這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