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地
基本解釋
(1).拔地而起;起自地面。 南朝 梁 沉約 《游鍾山詩應西陽王教》:“發地多奇嶺,干云非一狀。” 唐 王勃 《梓州郪縣靈瑞寺浮圖碑》:“發地龍盤,干霄鳳峙。” 唐 王翰 《賦得明星玉女壇送廉察尉華陰》:“ 洪河 之南曰 秦鎮 ,發地削成五千仞。”
(2).謂地表土壤疏松。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諸山皆發地土多,惟此山大石攢倚。”
成語(Idiom):發地(fā dì)
發音(Pronunciation):fā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出處、起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地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發”指“發源地”或“起源地”,第二個字“地”指“地方”。發地這個成語用來表示某事物的出處或起源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地常常用于描述事物的來源或起源,例如描述一個文化、習俗、風俗等的起源地,或描述一個事物的發源地。可以用于日常對話、寫作、演講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發地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據漢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地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發”是動詞,表示事物的發源或起源,“地”是名詞,表示地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習俗的發地是在古代的江南地區。
2. 這個詞語的發地可以追溯到民間傳說中的一個故事。
3. 這個傳統節日的發地是在北方的農村地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發地”的發音“fā dì”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事物從地下“發”出來,就是它的“發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探索各種文化、習俗、風俗的發地,以及它們的起源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學習歷史,因為可以了解很多事物的發地。
2. 初中生:這個習俗的發地是在江南地區,我想有機會去那里看看。
3. 高中生:這個文化的發地是在古代的中原地區,對我們國家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