枹木履
成語(Idiom):枹木履(fá mù lǚ)
發音(Pronunciation):fá mù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行為不正派,品行不端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枹木是一種質地堅硬的木材,履指鞋子。枹木履原指用堅硬的木材做鞋子,形容人的行為不正派,品行不端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枹木履通常用于批評、譴責或諷刺某人的行為不正直,不得體。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討論人的品行、行為的時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枹木履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二十一年》。故事中,楚國有一位名叫履師的人,他為人奸詐,行為不端正,被人們所厭惡。后來,人們用“枹木履”來形容這種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枹木”,修飾部分為“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舉止如此不檢點,簡直就是枹木履。
2. 這個人口是心非,真是一副枹木履的樣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枹木履”與不正派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穿著用堅硬木材制作的鞋子,走路時發出刺耳的聲音,給人一種不正派的感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品行、行為相關的成語,如“行己有恥”、“行為端正”等,以加深對這類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同學的鉛筆,真是枹木履。
2. 初中生:老師發現他抄襲了作業,他的行為真是枹木履。
3. 高中生:他貪污了公款,完全是枹木履的表現。
4. 大學生:他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真是一副枹木履的嘴臉。